旭時報採訪-#MeToo 運動 6 週年後,全球離性別平權更近了嗎?

感謝 Sunrise 旭時報 邀訪高雄女權會,第二篇文章針對國際上的me too運動所帶來的效應與變化,此外,女權會也從社區教育的經驗,觀察到輿論在me too議題上出現的對立與矛盾,而這其中正反映了父權文化對不同性別產生的不同壓迫。

#MeToo 事件的確被害人以女性居多、加害者以男性居多,但我相信其中有更多交織性,還有社經地位、族群文化、世代差異,甚至是性別認同等可能,而且目前社會不太接受「男性受暴」,男性背負著高度的社會期待,爬不上去就會被認為是輸家,表面上享有父權紅利,但也乘載了一定的壓力,大家會說「你就是不夠 man 才會被欺負」,要叫男性求助真的比較困難。

有些男生用嘲諷和負面觀感來看待 #MeToo 被害人的血淚,大多是對性騷調查機制的信任度不足。我在演講時遇到許多男性軍人,有位個案某天被申訴控性騷,細節我不多做評論,雖然最後結果不成立,但因為被留下性騷擾的案底,他從此喪失升遷機會,所以對性騷擾的調查系統有高度情緒跟不信任。因此,性別平等不只有爭取女性權益,我認為還要去檢視男性在社會上遭遇到的困難。

有些男生憤怒經驗的背後需要被理解,假設今天因為 #MeToo 事件,男生失去升遷機會、被降職,他真的會覺得人生無望,這對男性來說非常挫折,的確當他獲得權力地位,但用此位階性騷或性侵他人,勢必得承受這樣的代價,只是後續有沒有資源在他承擔代價的同時,也能在他接下來的人生中提供支持,讓他有機會長回自己比較良善的樣子。

當我們試著去同理、理解,意識到 #MeToo 是因為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受傷的經驗、身體被不當對待的經驗,從女性經驗的揭露開始,引起更多人的故事能被看見,更何況這些事件都有更複雜的社會結構、權力關係、性少數、社會階級等關連,不是把事情簡化成男女間的戰爭,反而需要一起來思考問題是什麼?怎麼樣去改善?

全文請見  旭時報〈#MeToo 運動 6 週年後,全球離性別平權更近了嗎?〉

本文封面Photo by Mihai Surdu on Unsplash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