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女權會長期耕耘社區教育、教材研發與各類性別意識培力課程等,期望陪伴民眾在日常生活中落實性別平等。有您的鼓勵,能讓我們在推動性別平等的路上做得更多更好,歡迎定期定額長期支持!

做個有遠見的企業主!談性別友善如何提高企業 ESG 評級(新竹科學園區)

  • 主題:做個有遠見的企業主!談性別友善如何提高企業 ESG 評級
  • 地點:新竹科學園區
  • 時間:2025/01/08 下午01:00~04:00
  • 講者:陳月娥(行政院性別平等委員會委員/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計畫顧問)

本會協助行政院性別平等處辦理【性別友善推廣活動計畫】,向事業單位推廣性別友善職場概念及實務做法,系列活動的第三場來到新竹科學園區。當前全球與臺灣面臨的大缺工問題,背後涉及多種因素,包括少子化、低薪、產業轉型緩慢以及新科技帶來的工作選擇多樣化。針對此現象,行政院性別平等處表示,本次活動旨在推動職場性別平等,並結合ESG(環境、社會責任、公司治理)指標與DEI(多元、公平、共融)概念,幫助企業留住優秀人才。期待透過本次推廣活動,吸引更多企業加入這波國際潮流。

新竹科學園區內企業表示,為了與國際接軌,許多企業已逐步將ESG指標融入內部管理。本次結合性別議題的講座為企業提供了一次難得的學習契機,加速其多元與永續發展的步伐。

本場活動講師陳月娥以聯合國的永續發展目標(SDGs)出發,接續探討ESG與DEI指標的背景與發展,強調性別平等不僅是全球趨勢,也是臺灣努力的方向之一。尤其近日發布的「臺灣性平指數1」可能成為未來新興投資標的,性平指數其篩選標準包括企業的性平表現與性平風險,舉例來說,企業是否存在性別薪資差距、女性升遷障礙等問題,都是衡量指標的一部分。

在補充性別薪資差距時,陳月娥講師指出,許多企業在起薪和升遷上對女性存在不公平期待,例如女性員工被認為應「貼補家用」,而非專注於職場發展。此外,一些隱性的標準(如學歷、酒量)也成為性別歧視的體現。陳月娥強調,這些問題需要透過政策與制度的改進來解決,例如建立透明的薪資制度與公平的職場文化。

至於論及「玻璃天花板」女性升遷議題,臺灣性平指數亦包含以下項目:「女董監事趨勢指標」、「女主管指標分數」、「女性升遷指標分數」、「女員工比例指標分數」、「女員工離職比例趨勢指標」以及「女員工新進比例趨勢指標」。特別強調家庭責任對女性職涯的影響相當大,企業更應關注女性員工的離職與復職比例。

陳月娥舉例說,許多女性因為照顧長輩或孩子而中斷職涯,再次返回職場後往往面臨適應上的挑戰。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部分企業設計了針對性支持的機制,例如安排資深員工擔任輔導員,提供一對一的指導,並支付時薪。雖然這樣的設計立意良善,但陳月娥講師也坦言,實際申請的案例稀少,因為部分企業對輔導員的角色缺乏信任,擔心其干預會成為「監督」的行為,導致彼此難以建立良好的互動與合作。


在分享個人經歷時,陳月娥講師提到自己的名字由來,展現了性別與文化交織的影響力。他的名字「月娥」源於祖母仰望夜空時的靈感,象徵月亮與嫦娥的意象;相對地,他的哥哥名字則是通過花錢算命而得。這反映了社會性別的形成——一種有別於生理性別的性別概念,由社會文化與價值所構建。講師進一步解釋了「社會性別」的概念,指出其與以生理性別為基礎的區分有所不同。

陳月娥講師進一步解釋,性別認同與性傾向是性別多元的重要面向。性別認同指個人對自己性別的認知,當與生理性別一致時即為「順性別」;而性傾向則指個人的情感或戀愛期待,不受性別的限制與控制。他提醒大家,現代社會已逐漸拋棄「兩性」的二分概念,轉而採用更具包容性的「性別」來表述多元與多樣的性別現象,並鼓勵與會者重新思考性別的意涵與影響。

他強調,現代社會應超越「兩性」的狹隘框架,更多地使用「性別」一詞來描述多元性別的現象,幫助大家建立更包容的性別意識。

陳月娥講師提醒,人資沒辦法替企業行銷、拓展更多的利益,但可以做的是「找到好的員工」來替企業壯大、「找到好的資源」來辦教育訓練,這就會是人資的強項。對此,他進一步提出了實踐多元共融的幾項措施,並以案例加以說明:

  1. 工作與生活平衡
  • 推行彈性工作制,幫助員工兼顧家庭與職場需求。例如,透過早班與晚班的分配,讓員工能靈活安排工作時間,以達到人力的最大化利用。
  • 鼓勵員工學習第二專長,提升企業內部的彈性調度能力,從而應對突發的人力缺口。
  1. 職場友善政策
  • 推動同工同酬政策,確保相同工作內容的員工獲得一致的薪酬待遇。陳月娥講師指出,薪資差異應基於工作表現與效益,而非性別。
  • 健全性騷擾防治機制,以當事人主觀感受為判斷標準,並在處理過程中調開行為人而非申訴人,避免造成二次傷害。
  1. 職場文化建設
  • 提供回職支援,幫助因家庭因素離開職場的員工適應重新工作的挑戰,例如透過資深員工的一對一輔導。
  • 落實包容性的管理,減少因關係霸凌(如不通知團購或訂便當)而導致的負面氛圍。
  1. 教育與認證
  • 辦理性別平等教育訓練,消除性別刻板印象與職業隔離,提升員工的性別意識。
  • 鼓勵企業參與政府推動的友善職場獎項,例如「工作生活平等獎」與「職場性別平等認證」,以提高企業形象。

性別友善職場不僅能改善企業的營運效率,還能為員工創造更加友善與安全的工作環境。未來,隨著更多企業加入這一行列,臺灣在國際間的競爭力將得到進一步提升。正如活動中的討論所示,性別平等與多元共融不僅是挑戰,更是未來的契機。

陳月娥講師最後強調,性別平等與多元共融不僅是國際趨勢,更是企業長期發展的重要策略。他指出,非法定福利(如更好的工作環境與彈性制度)往往是吸引優秀人才的關鍵。此外,與政府單位的合作,例如申請勞動部的補助計畫或參與多元就業促進政策,也能有效降低企業的推行成本。

  • 針對與會者的提問,陳月娥講師提出了以下建議:
  • 資源申請:企業可透過勞動部的「勞動生活平衡方案」及相關法規進行補助申請,降低性別友善政策的實施難度。
  • 教育與互動:從社區或家庭層面入手,推動軟性議題的對話,例如舉辦手作活動,吸引更多群體參與,進一步提升對性別議題的認識。

  1. 工商時報-國內首檔 性平指數問世:表彰臺灣上市櫃公司重視性別平等議題之投資組合績效表現,https://www.ctee.com.tw/news/20241231700241-439901  ↩︎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