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辦單位:高雄市政府教育及家庭教育中心
- 協辦單位:高雄市立女性權益促進會
- 地點:家庭教育中心會議室(高雄市新興區民生一路321號4樓)
- 對象:小一至小六親子,每場次共三十人
- 時段:下午06:00~08:30
性別議題與性教育議題愈來愈受到重視,除了校園中的教育之外,家庭環境中有正確及開放的性別與性知識也是不可或缺的。因此這次女權會與家庭教育中心共同舉辦了大手牽小手親子共學課程,我們認為性別與性教育議題不只是家長或是孩子要單獨去學習的,期望能讓親子共同以輕鬆、開放、多元的方式一起成長,再加上手作課程的體驗,讓親子關係更加緊密。
11/15 《男兒有淚輕鬆彈》——親子情感教育與繪本介紹

- 講者:王紫菡老師(高雄市女性權益促進會秘書長)
情感表達不應該受到性別框架的限制,男孩也可以哭泣、女孩也可以堅強。本課程將透過溫暖動人的繪本故事,帶領親子共同討論「情感表達」的多元樣貌,並學習如何尊重彼此的情緒。在課程中,我們設計互動問答,讓孩子和家長都能夠理解「表達情緒並不是弱點,而是一種力量」。最後搭配手作卡片的活動來提供一種溝通的方式,藉此學習如何用適當的方式表達內心的感受,讓親子關係更加緊密。
11/29 《數位素養一次上手》——認識兒少性剝削

講者:顏任儀老師(高雄市全人家長協會監事)
隨著網路與社群媒體的普及,兒少在數位世界中的風險也越來越高。本課程將帶領親子一起學習數位素養,認識常見的兒少性剝削手法,如網路詐騙、假交友、私密影像威脅等,並提供家長與孩子實用的預防策略與求助管道,讓孩子在數位世界中也能夠保護自己。
12/6 《察言觀色好說話》——親子之間的正向溝通技巧

講者:楊嘉宏老師(高雄市女性權益促進會理事)
有效的溝通是建立親子信任關係的關鍵。本課程將帶領親子學習「積極聆聽」與「同理表達」的技巧,以動畫電影《腦筋急轉彎》作為舉例,幫助家長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能夠更順暢地表達自己的需求與感受,避免爭吵與誤解。接著透過情境模擬,並猜測對方情緒的互動方式來幫助親子找到適合彼此的溝通方式,讓家長和孩子練習辨識不同的情緒,提升彼此的情緒敏感度與溝通技巧,讓對話變得更有效率、更有愛。

手作課程則是毛球吊飾,家長與孩子在製作過程中可以完整展現自己的創意巧思,並且互相合作。

12/13《難以啟齒小秘密》——親子間性教育大解惑

講者:林奕萱醫師(阮綜合醫院身心內科門診部部主任)
性教育不只是學校的責任,更需要家庭的支持與引導。本課程將協助家長學習如何與孩子談論身體界線、性別認同、隱私與基本的身體知識等重要議題,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性觀念。課程將採取輕鬆、開放的方式,並透過《性教育翻翻書》的桌遊,分組小桌方式的帶領,讓家長與孩子能自在地討論性相關話題,幫助孩子理解身體與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手作互動則是彩繪月亮燈,希望能給予家長和孩子一個睡前的「解答秘密時光」,面對孩子關於性方面的議題時,家長不再害怕開口。

本系列課程不只是單向的教學,而是希望透過親子的共同參與,讓家長與孩子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互動,建立更緊密的親子關係,一起為孩子打造更友善、開放的成長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