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女權會長期耕耘社區教育、教材研發與各類性別意識培力課程等,期望陪伴民眾在日常生活中落實性別平等。有您的鼓勵,能讓我們在推動性別平等的路上做得更多更好,歡迎定期定額長期支持!

捐款徵信演講邀請活動資訊
2025 年 2 月 21 日高市社人團字第 11431644700 號
准予勸募活動期間:2025-04-01 至 2026-03-31

2024女權會 × 高雄家防中心|初階防暴培力課程——強化社區防暴意識,共建性別友善環境

為了讓社區工作者更深入理解性別暴力防治,並在社區內發揮關鍵影響力,高雄女權會與高雄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攜手推動「社區防暴宣講人培力課程」。從初階課程開始,透過兩天循序漸進的課程設計,幫助學員認識社區在性別暴力防治政策中的角色,並從自身出發,將性別意識帶入社區,影響更多人!


-讓第一線社區工作者成為防暴推動的重要力量

今年的培力課程特別招募來自各地的社區幹部與志工,希望透過這些最貼近社區民眾的第一線工作者,讓性別暴力防治的觀念深植社區。
這次的學員背景多元,包括來自林園、六龜等地的社區幹部,以及照服員、家關員等從事社會服務的夥伴。學員們不僅學習新知,也藉由課程彼此交流,建立社區間的合作與支持網絡,成為未來社區防暴路上的堅實夥伴。


-破除對「加害人/被害者」的二元對立思維

在本次培力課程中,我們邀請高雄家防中心的社工督導,與學員分享成人保護與兒少保護議題。透過講師的第一線實務經驗,學員了解到性別暴力的多樣型態,以及每起案件背後的複雜成因。
特別是在親密關係暴力的討論中,講師指出社會往往簡化「加害人」與「被害者」的對立關係,但在實務中,暴力衝突往往是多種因素交織的結果,難以簡單二分。因此,在未來進行社區宣講時,學員也需避免落入「加害/被害」的二元框架,並帶領社區夥伴以更全面的視角看待性別暴力議題。


-打開性別之眼,認識社會中的性別不平等現象

我們的生活中充滿各種性別刻板印象,例如:「被摸了為什麼不大聲說不?」、「他會受害一定是因為穿得太暴露。」這些迷思不僅影響受害者的處境,也讓社會對性別暴力的認識產生誤解。
在本次課程中,我們邀請高雄女權會副理事長蔣琬斯,透過生活中的案例與故事,帶領學員拆解性別迷思。琬斯老師形容自己的演講就像打開「性別之眼」,讓大家意識到日常生活、傳統習俗中隱藏的性別偏見。例如,從小我們被教導「男孩應該怎麼做,女孩不可以怎麼做」,這些刻板印象如何影響我們的行為與認知?學員們在課程中深有共鳴,並開始重新審視自身周遭的性別現象。

此外,琬斯老師也分享「從兩性平等到性別平等」的發展歷程

📌 1996 年 彭婉如事件——促使《性侵害犯罪防治法》的立法,讓社會開始關注性暴力防治。
📌 2000 年 葉永鋕事件——讓社會正視多元性別族群在校園中的困境,促成 2004 年《性別平等教育法》的施行。

這段歷史發展提醒我們,性別平等並非僅限於「兩性」,而是涵蓋各種性別樣貌的實質平等,我們應該關注所有族群的權益,推動真正的性別正義。


-理解同志議題,成為支持多元性別的後盾

為了幫助學員更深入理解多元性別議題,我們特別邀請全人教育家長協會的顏任儀老師,分享其生命經驗與教育現場的觀察。
許多學員對於「同志」、「多元性別」的認識,主要來自新聞媒體,難免帶有刻板印象。任儀老師以身為家長的視角,讓大家了解同志族群在現實生活中的困境——許多同志孩子因社會的誤解與偏見而面臨巨大壓力,尤其在學校中,因為性別氣質與主流不同,容易遭受歧視甚至霸凌。

社區能夠成為同志朋友最堅實的後盾,關鍵在於更多的理解與包容。當社區夥伴願意主動學習多元性別知識,共同營造性別友善的環境,這將為所有性別族群帶來更安全、友善的社會空間。


-支持社區夥伴,讓防暴教育持續深化

這次的初階課程為學員打下堅實的基礎,未來高雄女權會高雄家防中心將繼續規劃更多進階課程,並透過社區聯繫機制,陪伴學員在推動社區防暴的路上持續前行。

後續課程與回流學習——提供進階培訓,深化學習內容
社區連結與支持——建立社區間的合作網絡,互相扶持
資源支援——提供社區宣講人員更多教材與教學工具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