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羿珊及陳莊罔却是住在屏東林邊的一對祖孫,
33歲的羿珊為了照顧高齡86歲的罔却阿嬤,
決定辭掉工作,返鄉和阿嬤一同生活,
二人的日子雖平淡,卻愜意。
【歷經單親與隔代教養的歲月】
長居於林邊的罔却,丈夫很早就過世了,
而她的長子、是羿珊的父親,三十年前也因病離世。
接連遭遇喪夫與喪子,罔却仍是努力生活,
扛起家中的經濟,也照顧家中的孩子及孫子。
羿珊出生後就由阿嬤一手帶大,
小小的羿珊跟著阿嬤穿梭在農村之中,
直到國小才跟著媽媽到都市唸小學。
【祖孫牽手過日子】
長大成人的羿珊,畢業後高雄NGO從事社會工作。
六年前的某一天,接到了姑姑的來電,
阿嬤意外跌倒,髖關節骨折需要開刀治療。
當時阿嬤獨居,姑姑們都住外地,
也有自己的事業要忙,能夠照顧阿嬤的時間較為零碎。
唯有羿珊願意高雄林邊兩頭跑,承擔起照顧阿嬤的責任。
阿嬤傷後不再像早年一樣行動自如,日常需要更多的照料與協助,
羿珊也不忍心阿嬤在不熟悉的養護中心或親戚家中過日子。
兩年前,羿珊決定轉作兼職工作,
搬回林邊老家,專心陪伴阿嬤的晚年生活。
【自釀醬油維繫農村文化與祖孫情感】
林邊是很鄉下的地方,
造就農村居民十八般武藝樣樣皆行,也經常互相分工。
自家田地種植的黑豆,就請街坊鄰居來幫忙收成,
阿嬤再將這些黑豆,以古法釀製一甕甕的醬油,
釀成之後,與厝邊鄰居一起分享、一起煮食。
農家生活透過共勞共享,維繫情感,也照顧彼此。
阿嬤在養傷期間,就把釀醬油的方式口述傳給羿珊,
後來羿珊搬回林邊,著手買了豆麴跟竹篩,
用阿嬤教的古法嘗試自釀醬油。
阿嬤會看著羿珊製作的過程,指導更多細節。
也驕傲地說「羿珊伊足聰明,教一次著會了!」
自釀醬油更讓親戚朋友讚不絕口。
羿珊因為兼職工作,沒有固定的薪水,
靠著阿嬤教的自釀醬油帶來額外收入,
幫助羿珊維持生活的基本開銷。
羿珊把這個醬油取名為「陳莊醬油」陳是羿珊的姓氏、
莊是罔却的姓氏,
是祖孫共同努力的結晶。
現在的罔却已經高齡86歲,羿珊發覺罔却阿嬤開始出現輕微失智的現象,
除了照料阿嬤日常起居外,羿珊會每天陪她看新聞、聊聊天,減緩其退化。
而阿嬤也時不時傳授著許多生活智慧與給羿珊,兩人彼此照顧、相互陪伴。
羿珊及罔却阿嬤的祖孫生活,就像古法釀製的醬油一樣,
沒有華麗的包裝,卻有著香醇、甘甜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