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主題:揭開青春煉獄——網路獵騙性私密影像報導分享
- 方式:Google meet
- 時間:07/10(三)19:00-21:00
- 講師:蔣宜婷(時任鏡週刊記者)
- 記錄:林芮羽、王紫菡
《青春煉獄》1系列文章記載了「創意私房」性私密影像外流的犯罪手法及共犯結構,同時反映受害者的心境轉折,讓民眾更加了解數位性別暴力能有更多的認識與反思。
時任鏡週刊記者蔣宜婷表示,當初和團隊們潛入「換臉群組」,心情很複雜,不只是看到犯罪離自己很近,也經常會看到許多女性的網紅、政治人物成為換臉影片主角。雖然這類的換臉影片沒有帶來「真實的」身體傷害,但造成的傷痛不亞於性侵害等暴力行為。
所謂換臉群組大多在Telegram上進行,由於Telegram是個隱私度很高、匿名功能強大的社交軟體,該特色也成為色情犯罪的溫床。
▋哪些管道開始出現性私密影像?
起初,蔣宜婷是從一個名為「霸社」Facebook社群發現了網友上傳性私密影像,除了一系列的女性私密自拍照,亦有留言透露女性的個資及隱私,例如網友表示「我知道那個女生是誰」、「她是我的XXX」,甚至有網友公布該名女性的私人帳號,從而導致這位女性的私人帳號成為被群起攻擊的對象。
深入調查後,這類Telegram群組成為更多色情影像的交流地,甚至依據不同主題成立了許多分支群組,會員人數更多達好幾萬人。
幾經追查,發現這些色情群組的片源來自於「創意私房」色情網路論壇,該論壇成立十餘年,有不少如偷拍、兒童色情等非法性私密影像。創辦者老馬會提供受害者名單給負責拍攝性影像的幹部,由這些幹部負責拍攝受害者的性私密影像,例如會尾隨高中生女性到廁所進行偷拍等犯罪手法。更可怕的是,許多受害者不只受害一次,往往會遭到二次以上的拍攝。
▋性影像如商品般可被觀賞、購買、評價
而支持創意私房運作的,就是論壇中的高級會員,這些高級會員屬實名制,以利相互監控避免外流,而要成為高級會員必須投注更多的資金來取得「更稀有」的影片,像是女性幼童的色情影片,或脅迫受害者學狗爬、刺穿身體等暴力行徑,甚至部分受害者女性會被誘導、脅迫拿著身分證、學生證一起入鏡,受害者個資亦成為高級會員競購之「商品」。
創意私房其中一位加害者airdrop5曾強調這些受害者女性都是經過他的調教,加害人不僅將受害者的身體特徵、個性、就讀學校或工作經歷等資訊紀錄並公布在論壇,而後也不乏出現「謝謝」、「你好厲害」等的正面評價,這樣的共犯結構強化了加害者的為所欲為。
▋拆解加害者的犯罪手法
在《青春煉獄》系列報導中,剖析了許多創意私房的犯罪手法。例如在社群媒體上略有知名度年輕女性網紅,收到了自稱是女性攝影師帳號的私訊,該名攝影師的動態消息活躍,看起來用心在經營,自然減少了網紅對該帳號了懷疑,持續一段時間的互動,攝影師不僅關心網紅的生活近況,更關注網紅的未來發展,甚至提供贊助、合作機會來換取網紅們的信任,當網紅卸下心防,該名攝影師就會要求網紅拍攝性私密影像,或輔以情緒勒索讓網紅覺得自己不是一名專業的工作者,讓這些網紅「甘願」拍攝,實際上,這位佯稱女性攝影師的人就是創意私房的幹部,透過威脅、誘導的方式讓這些網紅在沒有其他選擇的情況下自拍性私密影像。
蔣宜婷強調,這些網紅在被誘騙之後還得承受「白痴」、「怎麼那麼笨」等責備受害者的言論,因此《青春煉獄》系列報導想呈現,受害者遭到情緒勒索的過程,甚至她們為何因為內疚、或在逼不得已的情況下繼續完成這些拍攝,這些受害者的心態多是「我是不是不夠敬業?」、「是我表現不夠好」等想法,加害者掌握了受害人的擔心與害怕,營造出受害者自願拍攝的情境。
▋採訪時的心路歷程
本堂課程中,有民眾向蔣宜婷提問,進行採訪的過程會不會擔心「被報復」?蔣宜婷記者回覆,當初跟同事在討論的時候,也有想過是不是該用匿名的方式進行報導,然隨著採訪的人越來越多,許多受訪者都願意露臉受訪,這讓蔣宜婷記者與同事們覺得「該一起為這個報導負責」,因此也選擇露臉。
當《青春煉獄》報導被刊登之後,蔣宜婷也表示擔心後續有不好的效應,而實際上,承受那些報復的仍然是那群願意露臉受訪的受害者,因為Telegram群組甚至出現「這些不知好歹的女性怎麼敢出來說話?」等相關言論。在報導出來之後,受害者的性影像又再被傳播,透過這種方式報復這些受害者。
此外,民眾好奇蔣宜婷在揭露這些可怕的罪行時,是否造成嚴重心理負擔?蔣宜婷表示,隨著潛伏在Telegram群組的時間越長,開始熟悉那些群組中的「行話」,也就越發感受到人性的恐怖,舉例來說,某次群組中流傳著一段性影像,會員們以「MJ」來稱呼影片,一開始不了解「MJ」的意思,後來才知道這是一段「被迷姦」的影像。蔣宜婷表示了解越多就越痛苦。後來學習用另一支手機瀏覽,才區分出自己日常與性愛影片的距離,避免讓這些不舒服的情緒過度影響生活。後續也會以系統性的方式理解身為記者與創傷書寫之間的關聯性,蔣宜婷強調,專業記者需要先把自己的狀態顧好,較能夠跟受訪者進一步互動,而寫出來的報導也會比較穩定。
▋性影像外流會有性別差異嗎?
在另外一個性影像外流事件——「東吳天菜事件」2中看到,裡面的男性當事人外流自己與前女友的性愛影片到色情網站,並表示外流的目的是「想要交朋友」。對男性而言,性影像看似能為自己的性魅力加分,也不會遭受道德上的指責;但許多女性的性私密影像一旦遭到外流,不僅會受到很多的批評,還會被揭露隱私,故民眾詢問,性影像外流的影響與後果看似有性別差異?
受到「賺賠邏輯」文化影響:女人在非婚姻承諾的狀況下「給出身體」是所謂「賠」,而男性若沒有付出相對應的代價就能觀看、觸碰女體甚至發生性關係,則是種「賺」,這不僅加深了女性在色情犯罪中的弱勢地位,也容易限縮男性性自主的討論,特別是當男性受到性創傷時亦難以被同理。
蔣宜婷則呼應,曾採訪過的受害者女性,很多都不想去回想、承認自己當時候的模樣,試圖與影像中的自己、過去的自己說再見,例如有些人改變妝容或進行整形,有些人決定休學遠離社交圈,甚至也有採取激烈手段如自殘或自殺。這些女性受害者在事發後缺乏重要他人的支持,甚至在案情調查期間,也可能被沒有性別意識的警察或司法人員二度傷害。最終,受害者會失去對任何人、任何事的信任感。蔣宜婷記者補充,在採訪的過程中,因為需要取得受害者對自己的信任,初期花了很多時間在溝通,讓受害者認識自己、了解報導目的,直至後續採訪進行時要如何匿名、書寫到什麼程度等等,都需要與受害者討論確定,也是重新建立信任感的過程。
至於回應男性受害者的部分,蔣宜婷表示男性和女性受害者的處境與心情略有不同,前陣子另一系列的報導《當男人成為獵物》3,提到男性受害者遭遇到如「仙人跳」的犯罪手法,加害者是透過交友軟體、社群媒體等邀約進行「視訊裸聊」。首先,加害者會取得男性受害者的個人資訊與日常經驗,漸漸取得受害者的信任,而後持續與受害者分享心情、建立親密關係,讓男性受害者以為這些情感交流都是真實的。視訊裸聊本身不是犯罪,而問題是在後續的翻攝、金錢勒索或結合詐騙。所以當這些男性受害者遇到性影像犯罪時,「被詐騙的羞恥感」更加強烈,同時也男性受害者也會延伸出寂寞與失落感,如「我是失敗的」、「我是沒有人愛的」等低落情緒。
▋受害者的多元樣貌
蔣宜婷強調,在面對受害者的時候,他不斷提醒自己,每位受害者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經歷、樣貌、想法等,構築成不同面貌的受害者,不是特定性別就一定會有特定反應,實際上每位受害者的樣態、經驗與行動策略都很不一樣。
有些受害者在事發後開始蒐證、找出解決之道,蔣宜婷補充,受害者會長出力量,要讓這些創傷恢復,很重要的方式就是讓受害者「找回自己的主控權」,在做報導之前以開誠布公的方式與受害者建立關係,讓他們了解報導會怎麼寫,並讓受害者掌握「我現在在做什麼決定?」、「我做了這個決定之後會面對到什麼?」,為了能讓受害者做好準備,蔣宜婷表示從未限制自己一定要什麼時候寫出這篇報導,而是讓受害者們有充分的時間做出決定。
▋新聞報導與專業倫理之討論
蔣宜婷提到另一個需要提醒的是關於專業倫理的討論,為了保護受訪者,新聞從業人員到底要如實呈現到什麼程度、哪些是重要關鍵卻不能寫,避免造成受害者的二次傷害。此外,有時候民眾在查詢司法判決書時,也發現判決書揭露了當事人的隱私,就算已進行匿名,仍很容易將判決書內提供的資訊、編碼拼湊出來,進而推測出是哪些人、哪些群組,而加害人也可能利用判決書去辨識出相關人士,進而對當事人進行報復。對此,鄭子薇檢察官則回應,確實有些判決書寫得太過詳細,但現在司法院組織法重新修法後,「除自然人姓名外,得不含自然人的身分證統一編號及其他足資辨別該個人的資料,以兼顧隱私權保障」,並補充假使受害者覺得不夠隱私的話,可以請法院將判決書列為隱私。
▋民眾提問:會有加害人的報導嗎?
蔣宜婷表示,加害人的動機到底是什麼?除了滿足性慾之外,能掌握、玩弄受害者的權力也是重要動機;此外,金錢也是重要因素,因為販售性影像的獲利是非常可觀的;以及在這圈子裡面被其他加害者崇拜、仰慕的虛榮心,也可能是性影像犯罪難以根除的原因。
至於民眾提問未來是否有採訪加害人的計畫?蔣宜婷表示,關於這個議題還需要思考一下採訪與報導的界線如何劃分,過度同理這些加害人並非好事,需要考慮的層面也會更多,尚待時間消化跟處理。
- 青春煉獄:網路獵騙性私密影像事件簿,https://www.mirrormedia.mg/projects/image_based_sex_abuse_scam/,瀏覽日期:113/08/11。 ↩︎
- 東吳天菜陳晁慶【超渣天菜1-6】,鏡週刊相關報導,
https://www.mirrormedia.mg/tag/5e4267c84899a60f00a03cfd ,瀏覽日期:113/08/11。 ↩︎ - 【當男人成為獵物1-5】,鏡週刊相關報導,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40304pol002 ,瀏覽日期:113/08/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