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活動名稱:網路安全急診室——性私密影像處理與下架
- 時間:07/17(三)19:00-21:00
- 地點:Google Meet(線上課程)
- 講師:劉昱均老師(性影像處理中心計畫主持人)
- 記錄:林芮羽、王紫菡
本系列課程的第三堂,邀請了【性影像處理中心】計畫主持人劉昱均老師,向學員介紹該中心的服務項目,並分享實務經驗。性影像處理中心致力於保障性影像犯罪被害人的權益,專門處理性私密影像的外流問題,並提供專線 02-6605-7373,協助民眾申訴。該中心的服務時間為上午 9 時至晚上 10 時,全年無休,民眾亦可透過衛生福利部性影像處理中心的官網進行線上申訴。
本次課程,劉昱均老師首先分享了性影像處理中心的處理流程,該中心的主要服務對象分為成人與兒少,兩者有不同的處理方式。
性影像處理中心的申訴與處理機制
一、兒少案件:嚴謹且快速處理
當接獲涉及兒少性影像的案件時,中心會與國內外社群平台及網路業者合作,迅速聯繫平台,協助受害者下架未經同意散布的影像。然而,由於中心並非行政機關,無法強制執行,因此也會同步通知警察機關及中央主管機關,確保業者配合處理,減少兒少受害者的傷害。
(圖片由性影像處理中心劉昱均授權)
二、成人案件:須由當事人或正式授權代理人申訴
成人案件必須由當事人親自申訴或授權代理人代為申訴才會處理。這是因為多數涉及成人性影像的案件皆為「告訴乃論」,若當事人不提出申訴,中心無法主動處理。
為何必須由當事人申訴?——防止資源被濫用
劉昱均老師補充說明,這項規定是為了防止有心人士利用受害者的信任,藉機進行欺騙與剝削,例如曾發生以下案例:一名網路使用者 A 男自稱駭客,於論壇上發現 B 女疑似非自願外流的性影像,隨即主動聯繫 B 女。A 男聲稱擁有技術可協助她下架影像,B 女因感激而接受他的幫助。然而,沒多久 A 男再次告知 B 女,影像又流傳到其他網站,並繼續「協助」她處理外流問題。然而,A 男要求 B 女提供回禮,索取 B 女更多性影像,甚至要求發生性行為作為回報。這時 B 女才驚覺,A 男根本不是駭客,而是透過性影像處理中心的專業協助來取得她的信任再欺騙她,藉機進行性剝削。
為了避免類似情況發生,性影像處理中心規定須由當事人或正式授權代理人提出才會啟動後續的申訴及調查程序,以確保資源不被受到濫用及保護受害者的權益不再受到二次傷害。
性影像處理中心的服務項目
一、報警流程教學:民眾可向警方報案時,要求隱密場所進行筆錄(因涉及影像勘驗),亦可請求由同性別的警員來做筆錄。
二、大型平台防禦機制:「StopNCII」計畫運用數位轉碼技術,可將影像轉化為獨特的「數位指紋」。如影像涉及未經同意散布的性影像,該指紋可登錄至平台資料庫,當影像再次上傳至 Facebook 或 Instagram,系統即可自動偵測並阻擋。
三、法令諮詢:提供與性影像相關的法律諮詢,幫助受害者理解自身權益與可採取的法律行動。
四、證據保留教學:若涉及兒少性影像的證據,不建議存放於Google Drive 等雲端空間,因違反政策時,帳號可能遭凍結。建議使用隨身碟或外接硬碟(離線設備)保存證據,並且切勿與其他資料一起混用;但因為離線設備可以攜帶,仍有遺失風險。
五、下架刪除機制:中心並非資訊工程單位,因此主要透過聯繫平台業者來協助影像移除。台灣法規已明確要求業者配合處理,但多數影像外流平台架設於境外,因此聯繫與執行上仍有困難。
六、後續諮商管道轉介:提供衛福部免費心理諮商管道,協助受害者處理心理創傷。
性影像處理中心實務案例分享
劉昱均老師分享了幾起實際案例,反映法規在現實中的應用及執行時所面臨的挑戰:
案例1:自拍影像外流事件
一名受害者自拍的私密影像被外流到多個社交平台。當接獲受害者的求助後,立即向影像所涉的社交平台提出下架要求。多數平台在接獲通知後,會在短時間內迅速移除相關影像,但也有部分平台因未能在規定時間內下架而通知縣市政府進行裁罰。
對此可以看見,被害人三大傷害通常是來自加害者的威脅恐嚇、吃瓜群眾的騷擾訕笑、親友或處理人員的評價。面對被害人三大心法:第一,性平相關的課題不分男女老幼,大家生而為人都會有遇到性影像外流的風險;第二,同理心的建立,專注加害者所做的犯罪,而非檢討受害者的對錯;第三,為保護被害人受到二度傷害,過程中應堅守保密原則,包含當事人的帳號、暱稱都應加以保護。
案例2:爬蟲網站備份影像處理
所謂爬蟲網站是種「自動」瀏覽全球資訊網的網路機器人,搜尋入口網站 ( 例如 Google、Bing、Yahoo ),都會透過網路爬蟲收集網路上的各種資訊,進一步備份、分析後成為使用者搜尋的資料。當非法的爬蟲網站將性影像備份並散布,使得影像的移除變得更加困難。由於爬蟲網站多在法律的邊緣運作,非官方經營,因此要完整移除仍有許多挑戰,不過在法源上可以依據刑法第319-3條第4項處理。
案例3:性影像外流案例
曾有性影像主題為「 XX男大戰OO女」影片當事人男性為同一名並打上馬賽克,女性則是有多名入鏡、無馬賽克故能辨識出樣貌。該系列影片外流至諸多境外色情平臺。且於各大論壇亦有網友討論或分享相關影片。雖然此事件中部分女性收費用允諾拍攝,僅供行為人觀看,未同意公開,後續亦有多名影片當事人提出申訴。此事件中的偷拍攝者、付錢拍攝者、營利論壇平台、非營利論壇平台、以及下載分享的網友都已觸犯到刑法第319-1條、第319-3條等法律,意圖營利、散布、播送、公然陳列或以他法供人觀覽之犯罪事實。
案例4:視訊網愛性勒索
多為犯罪集團所為,透過遊戲、論壇、交友平台張貼即時通訊帳號,邀約色聊或網愛。被害者與犯罪集團進行視訊裸聊時,對方同步截圖側錄,事後以散布私密照威脅當事人支付款項或支付遊戲點數等,這些犯罪集團可能涉犯刑法第346條恐嚇取財、刑法第319-1條偷拍性影像。
案例5:強制性侵後影像遭散布
某被害者C在家遭前男友下藥強制性侵並被拍下私密影像。加害人D之後利用多個社群帳號,在雙方共同好友頁面、被害人C的公司粉絲團等公開頁面張貼性影像並留言辱罵。雖然性影像處理中心在第一時間就協助處理了部分帳號的貼文及其留言,且被散布的影像也陸續刪除,但D持續以其他帳號散布、留言評論、私訊騷擾導致C多次情緒失控。中心為此與位於新加坡的臉書數據中心溝通,說明C遭受威脅並持有保護令,最終順利將加害人D所有帳號刪除。
性影像處理中心建議,若已知加害者是誰的前提下,可於報警時同步提出查扣加害者手機或電子設備之要求。若是在被害者公開社群頁面遭貼私密影像,可透過移除貼文跟封鎖帳號的方式做緊急處置。
外流處理建議與平台防禦機制
一、遇到私密影像外流該怎麼辦?
(1)即時報案:首先,警察機關可以協助調查與蒐證,雖有些證據一旦錯過時機難以彌補(例如證據已遭移除)。不論如何,仍要有報案紀錄才可能在調查時後被檢索出來,萬一沒有報案紀錄,就算查獲犯嫌也不知道誰是被害人。
(2)勿刪除任何東西(極重要!!!):目前許多誘騙性影像的手法,犯罪者會假扮同性別的身分與被害人建立關係,犯罪者會打造出一個極為真實的身分背景、帳號或公司營運模式,甚至連聲音都可以透過變聲的方式。所以在網路上不要輕易相信他人,也不要將自己的重要隱私資訊傳給對方。如果真的遭到性影像外流,不要隨意的激怒對方、封鎖對方、凍結帳號或告知對方已經報警,記得盡量讓一切保留原狀,留存帳號、好友名單、對話訊息及相關紀錄等做為證據。
二、平台防禦機制是什麼?
首先,大型社交媒體和網路平台在防止性影像外流方面,承擔著巨大的責任。這些平台 應該建立更加嚴密的防禦機制,包括加強隱私設定、設立自動檢測與移除不當影像的系 統等。例如,臉書和YouTube等平台已經開始運用人工智慧技術來檢測和移除違法影像 ,這些技術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受害者的二次傷害。
當受害者提出下架要求時,平台應在規定時間內迅速處理,否則將面臨行政處罰。我們 建議政府機構與平台業者加強合作,制定更加明確的法律與執行規範,確保受害者的權 益能夠得到及時的保護。
不過,由於部分論壇跟內容農場屬於灰色產業,不見得會遵循我國法律,性影像處理中心在這類社群上仍無法做到100%移除。
與學員的時間|Q&A 問答環節
Q1:北市幼稚園案件中,被迫拍攝的影像多達 200 多部,且受害人超過 20 人。性影像處理中心可以如何防止這些未成年被害人的影像外流?
A1:性影像處理中心無法預防影像外流,因影像仍掌握在加害人手中。倘若影像未被上傳至網路,則應由檢警單位妥善保管證據,確保其不外流。但若影像已經外流並被散布,中心能夠協助受害者申訴影像下架,並與相關社群平台、網路服務商聯繫,盡快移除影像。
Q2:在臉書的社團推播中,曾看過疑似偷拍的照片,例如手扶梯上的女性,畫面著重在臀腿部位、絲襪穿著,或是低胸衣服的女性,並加上隱晦的註解(如:「天氣好熱,好適合吃冰淇淋」)。即使多次向臉書檢舉,卻回覆未違反社群規範,加上照片難以辨識當事人身分,這種情況應如何處理?
A2:可透過iWIN 網路內容防護機構提出申訴。此類案件因無明確被害人,難以認定侵害特定個人的隱私,導致檢舉成功的機率不一定。然而,若照片明顯有偷拍特徵,或涉及未經同意拍攝私密影像,可嘗試透過 iWIN 及其他防護機構進行檢舉與處理。
Q3:男性在公共場所裸露上半身,若遭人偷拍並被散布、營利使用,是否符合「性私密影像犯罪」的範圍?
A3:是否構成犯罪,須依據拍攝地點與影像用途 來判定:
一、若影像拍攝於私密空間(如廁所、更衣室、住家等),則可能構成刑法第319-1條(未經同意偷拍)。
二、若影像散布至社群平台 並導致當事人受到騷擾,可以刑法第319-3條(未經同意散布性影像)向平台申訴,要求下架。
三、即使影像拍攝於公共場所,但若具惡意散布或影響當事人隱私,仍可向該社群平台申訴,爭取下架處理。
重點提醒:社群平台的判定標準不一,部分平台可能會認為「公共場所拍攝」不違反規範,導致申訴難度較高。但當事人仍可嘗試以「未經同意散布」為由,與平台方交涉。
結語
在數位時代,性影像外流已成為性別暴力防治的重要議題,無論是偷拍、勒索、報復性散布,或是 AI 技術生成的 Deepfake 影像,皆可能對受害者造成長期且深遠的心理影響。這次的主題對我們來說不僅僅是法律與技術的討論,更是一個關乎人權與尊嚴的議題,也期待更多民眾能一起加入防治的行列。
一、民眾能做的事:
(1)提升數位安全意識,避免落入色情詐騙與性影像外流的陷阱。
(2)支持受害者,避免二度傷害,不散布、不評論、不檢討受害者的行為。
(3)了解申訴與法律資源,協助有需要的人尋求幫助,並透過正當管道維護自身權益。
二、如果你或身邊的人需要協助,可以尋求以下資源:
性影像處理中心官網——協助影像下架與法律諮詢。
iWIN 網路內容防護機構——受理網路違法內容檢舉。
StopNCII 計畫——預防影像外流的數位防禦機制。
警察機關——報案並申請司法介入。
性創傷復原中心——提供免費心理支持服務。
性影像外流不僅是個人隱私問題,更是一種數位性別暴力。 在網路時代,每個人都可能成為受害者或旁觀者,因此,提高數位安全意識、支持受害者、拒絕散布不當影像,都是我們能做的事情。透過本次課程,我們希望大家能夠了解法律保障、學會應對策略、並認識可求助的資源。未來,期待社會大眾能共同努力,營造一個更安全、尊重與友善的數位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