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女權會長期耕耘社區教育、教材研發與各類性別意識培力課程等,期望陪伴民眾在日常生活中落實性別平等。有您的鼓勵,能讓我們在推動性別平等的路上做得更多更好,歡迎定期定額長期支持!

捐款徵信演講邀請活動資訊
2025 年 2 月 21 日高市社人團字第 11431644700 號
准予勸募活動期間:2025-04-01 至 2026-03-31

2024女權會 x 中山大學【翻轉俗諺,對話世代:以性別平等求好籤重塑性別與家庭意識】

照片引自中山大學西灣學院電子報

當代社會在快速變遷,家庭型態與社會結構早已不再單一,高雄女權會相信性別平等的教育必須扎根於生活之中,才能真正促進性平意識的革新。

2024年12月11日,中山大學西灣學院博雅教育中心唐文慧教授的「性別與社會」與「服務學習:促進性別友善校園行動志工」兩門課程,邀請女權會安排「性別與社會:當習俗進入家庭,性別經驗大不同」講座,融合性別理論、桌遊互動與跨世代對話。期待學生未來可以運用相關知能,將性平意識帶入不同世代、不同社區的互動。

傳統文化中的性別意識型態,往往蘊含了父權家庭與社會的性別規範。例如,「春天後母面,欲變一瞬間」、「豬不肥,肥到狗」等俗諺,表面看似家常語言,實則反映出代代相傳的性別階序與權力不平等。為此,女權會研發中的「性別平等求好籤」桌遊,將民俗文化與性別教育融合的創新方式。透過籤詩解讀、擲筊儀式與閩南語俗諺的再詮釋,參與者不僅能從趣味中學習,更能在文化傳承中融入新世代的平權視角。

性別平等求好籤大量運用「擴充、改編、翻轉」的策略,改編熟悉的俗諺,賦予它們嶄新的性別意涵。例如將「男主外、女主內」轉化為「男女協商,內外兼備」,這樣的改寫不只是文字的置換,更是彰顯當代家庭中角色分工的彈性與多元。

唐文慧老師表示,課堂上所學的性別理論,透過桌遊轉化為具體情境,學生們透過活動進行,體會這些性別意識型態如何影響每個人的觀點與選擇。高雄女權會感謝中山大學的安排, 讓性別教育不應只存在於紙本與教室之中,更期待學生能成為種子,將性平教育帶到校園體制外的常民生活。

隨著時代變遷,家庭型態不再侷限於傳統父權結構,單親家庭、雙薪家庭、無婚家庭、同志家庭等多樣家庭樣貌逐漸成為社會常態;此外,習俗與傳統並非不可碰觸的禁忌,而是可以在對話中重新被理解、詮釋甚至調整的文化。正因如此,女權會持續倡議將性別教育融入社區與文化脈絡中,從家庭起點出發,建立起真正平等且尊重差異的社會。

活動報導請見中山大學西灣學院電子報〈傳統習俗反思 桌遊體驗探索性別意識形態〉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