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性別地景:從廿五淑女墓到勞動女性紀念公園

蔣琬斯/時任社團法人高雄市女性權益促進會理事長

3月18日高雄市府勞工局於旗津舉辦了「勞動女性春祭」活動,悼念船難逝去的年輕生命,看見勞動中的女性身影。旗津「勞動女性紀念公園」前身為「廿五淑女墓」,這過往的歷史脈絡轉折,又曾發生了什麼事?

時間回到1973年9月3日的早晨,一艘由旗津開往前鎮加工出口區的渡輪,擠滿了趕著上班的工人們。如果沒有趕上這班船上班就會遲到,工人們的薪資已經不多,若遲到便無法領到全勤獎金,對工人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於是,一艘原本只能容納二十幾人的小船,硬是擠上六十幾個乘客。據報載一名目擊者回憶道,當時船老大阻止人潮無效,還曾一度生氣的大吼:「不怕死的就上船!」

小船就這樣搖搖晃晃的駛離港口,沒多久,就翻覆沈沒了。

藝術雕塑上的數字,是船難發生的那一刻

找不到回家的路

這次翻船事件共25名工人罹難,很巧地,這25人都是女性,而且都是「年輕未嫁」女性,年紀最小的甚至只有13歲。在傳統習俗裡,出嫁的女人死後可入夫家宗祠,而未嫁的女人死後則出現其牌位無處可去的窘境。常見解決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家人為其舉行「冥婚」儀式,透過婚姻締結的方式找一個男人家,帶回其牌位,讓她可以繼續接受供奉;另一種方式就是俗稱的「姑娘廟」,為其建立特別的廟祠讓人祭拜。她們的家人選擇了後者,而這也是「旗津廿五淑女墓」的由來。

相信較年長的高雄人大多聽過「廿五淑女墓」,有些或許知道是船難事件的哀傷記憶,但留下更多的,卻是女鬼不甘寂寞的都市傳說。傳說中只要是年輕男性,夜晚獨自騎車經過附近常會拋錨,甚至繪聲繪影地描述如何女鬼纏身的恐怖遭遇。甚至在風行六合彩的年代,賭徒們常來這樣的「陰廟」請託求明牌,開心贏錢者在墓前供上許多化妝品、梳子等「女性用品」答謝,但也有輸錢賭徒也在此潑上紅漆,嚴重惡意破壞。「廿五淑女墓」意外成了高雄著名的「鬼景點」。

正名:不只是未嫁的女孩!

為什麼船難者都「剛好」是年輕女性?而這背後則充滿了性別與勞動的議題。在那個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許多家庭開始有一些錢可以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而且往往是男孩子優先。於是許多女孩,尤其是長女,常常國中畢業就立刻投入職場工作,分攤家計,撫養弟妹。而國中畢業的女孩能做的也多是基層勞動工作,這也是為什麼那艘載滿趕著上班爭取全勤的工人們,幾乎都是年輕女性。然而,這些默默為台灣經濟成長付出的女性基層勞工們,身後卻只留下無法回家的哀傷,以及想找男人陪伴的傳說!

高雄市女性權益促進會於2004年起,開始努力向市府爭取,希望「廿五淑女墓」的船難事件所帶來的省思,不應只是對這些女性勞工未嫁的感嘆,而更應看見勞動女性對台灣經濟成長的付出,並且對於勞動議題帶來性別視角的思考,正視不同性別者的勞動權益。

高雄市府也於2008年將其改建為「勞動女性紀念公園」,並以莊嚴隆重的巨型蓮花石雕為主體,刻上「懷想勞動姊妹,祈願幸福城市」等字,四周也以文字記載了罹難者姓名,並說明船難事件的背景脈絡與歷史意義。

勞動女性紀念公園裡紀錄著這一段文字:「對她們而言,只不過是分攤家庭經濟、改善家人生活的人生選擇而已。她們或許從未想像,她們的付出,是如何地對整體的社會進步做出了劃時代的貢獻。」

期待春祭紀念活動不只是追憶過去,更是從歷史中記取教訓,提出更進一步的女性勞動權益的平權與展望!

資料來源:https://tw.appledaily.com/forum/20170319/HPQL266D3CJKZ3PGK6CSE2UYXA/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