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女權會長期耕耘社區教育、教材研發與各類性別意識培力課程等,期望陪伴民眾在日常生活中落實性別平等。有您的鼓勵,能讓我們在推動性別平等的路上做得更多更好,歡迎定期定額長期支持!

旭時報採訪-除了社會性死亡,大眾力量能翻轉哪些 #MeToo 困境?

#MeToo 運動發展至今,除了社會大眾對性騷擾議題的關注提高之外,上月底更通過了性平三法的修正草案。

法律的修正,使制度更加嚴謹,但要達到實質的性別平等,仍然需要社會大眾意識的提升,性騷擾的預防、破除性騷擾的迷思與媒體識讀能力同樣重要。

這次感謝 Sunrise 旭時報 邀訪高雄女權會同仁,從社區教育的經驗累積與大眾對話經驗,針對常見的「譴責受害者」論述分析其中的性別觀點,同時也強調媒體識讀能力,且在事件發生之後,後續支持系統與陪伴資源的挹注,更是未來性騷擾防治重要工作之一。

社會開始有「意識」,願意去關心了解什麼是性騷擾

#MeToo 運動帶來一些改變的契機,第一個是社會開始有「意識」,願意去關心了解什麼是性騷擾,現在大家變得比較敏感、也開始自我反省。另一個契機就是性平三法的修正,需要一段時間去觀察新修的《性別平等工作法》是否真的能降低職場上的性別歧視或權勢之間的性騷、性侵問題,當懲罰與調查機制變嚴格後,能否真的走到保護被害人與實質平等。

性騷擾防治工作更需要系統性的資源來陪伴被害者及行為人

對加害者來說,當他願意承認錯誤,社會還是要給他重新做人的機會,提供資源協助他不再犯,而非直接讓他社會性死亡。但大眾會認為只有受害者才有權利享受支持心理諮商等社會資源,如果加害者在接受必要的懲罰之外有需要心理諮商的協助,那社會願不願意挹注資源,也陪伴加害者的創傷經驗走一段路?
 
若期待加害者能長回正直、善良的樣子,就要有相對應的支持系統,讓他也有機會被照顧、被理解。加害者、被害者都是「人」,目前社會挹注資源的傾斜度有點嚴重,當我們在談論受暴經驗時,除了呈現受暴故事,也要能看到加害者的經驗,才有機會找出問題的根源。加害者的人生不能被簡化只剩下加害者,同時還有其他樣貌,當我們這樣思考時,比較有機會建立出具支持性的社會氛圍。

全文請見  旭時報〈除了社會性死亡,大眾力量能翻轉哪些 #MeToo 困境?〉

https://sunrisemedium.com/p/375/movement-against-sexual-violence

本文封面 Photo by Markus Spiske on Unsplash

更多文章